产品中心
卫星导航模组
卫星通讯模组
卫星授时模组
Wi-Fi模组
蓝牙模组
天线产品
UWB模组
智慧方案
时间:2025-05-06
发布者:天工测控
浏览数:142
卫星通信分类及特点科普

  一、卫星通信的本质


  原理:用户A→卫星(中转站)→用户B

  类比:相当于把地面基站搬到太空,实现超远距离通信


  核心价值:

  无死角覆盖:沙漠、海洋、极地、灾区等地面网络盲区

  超视距传输:绕过山脉/建筑遮挡,直接与太空连接


73518


  二、通信卫星的6种分类方式


  1、信号传输路径


  单跳模式(太空直连)

  用户A→卫星→用户B,全程不落地

  特点:专线专用,延迟低(约240ms),但卫星资源独占

  收费:按占用频段带宽×时长计费(例:海事卫星电话)


  两跳模式(天地融合)

  用户A→卫星→地面信关站→互联网/其他卫星→用户B

  特点:共享卫星资源,可接入互联网,延迟较高(约500ms+)

  收费:按数据流量计费(例:星链家庭宽带)


  2、工作频段



频段

频率范围

特点

经典应用

C频段

4-8 GHz

抗雨衰强,设备笨重(锅盖天线)

电视广播、远洋通信

Ku频段

12-18 GHz

平衡性能,主流民用选择

船载通信、应急救灾

Ka频段

26-40 GHz

带宽大,终端小型化(平板天线)但雨雪敏感

高通量卫星、机载WiFi


  关键概念:


  雨衰:高频信号(如Ka)易被雨水吸收,暴雨时网速可能下降50%

  终端尺寸:频率越高,天线越小(Ka频段终端可小至笔记本电脑大小)


  3、轨道高度



类型

高度

特点

代表系统

高轨(GEO

3.6万公里

1颗覆盖1/3地球,位置固定,延时300ms+

中星26、国际通信卫星

低轨(LEO

500-2000公里

需数百至万颗组网,延时50ms,终端自动切换卫星

星链、OneWeb

中轨(MEO

8000-20000公里

导航卫星专用(如北斗、GPS



  对比场景:


  视频会议:低轨卫星更流畅(延时≈地面4G)

  偏远地区联网:高轨卫星单颗覆盖,无需频繁切换


  4、通信容量


  传统卫星:单星容量≤10Gbps(相当于千户家庭共享百兆宽带)


  高通量卫星:

  单星容量≥50Gbps(中星26达100Gbps,可支持10万用户同时看高清视频)

  核心技术:多点波束复用、频率复用(类似蜂窝网络)


  5、信号覆盖方式


  大波束(传统卫星):

  单波束覆盖直径2000+公里(如覆盖整个中国)

  缺点:信号分散,网速慢(平均≤10Mbps)


  点波束(高通量卫星):

  几十至数百个波束,每个覆盖直径100-300公里

  优势:信号集中,网速快(可达100Mbps+),终端小型化

  技术挑战:用户跨波束移动时需无缝切换(类似5G基站切换)


  6、商业模式



类型

适用场景

典型案例

带宽租用

政府/企业专线、广播电视

租用中星10C频段传电视信号

流量计费

个人消费者、移动终端

星链家庭套餐300/100GB


  三、典型卫星对比表


  卫星轨道频段特点用户场景

  中星26高轨Ka百Gbps容量,点波束覆盖机载WiFi、偏远5G基站回传

  亚太6D高轨Ku90个点波束,智能分配带宽远洋邮轮宽带、应急通信车

  星链低轨Ka4200+卫星组网,手机直连极地科考、战争战区通信


  总结:

  要广覆盖选高轨(一颗保全局),要高速选低轨(多颗组网)

  雨林海洋用C/Ku(抗干扰),城市便携选Ka(设备小)

  专线通信买单跳(稳定),上网冲浪买流量(灵活)

业务

咨询

联系

电话

热线

客服